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双石镇脚盆井村:高粱“笑弯了腰” 玉米大豆“试比高”

发布日期:2022-07-29 15:10

渝西都市报记者肖必胜 文/图

7月5日,记者在永川区双石镇脚盆井村听到两首民谣。一首是过去的:土地推成光坝坝,夏天要遭洪水冲,春天变成草笼笼。一首是现在的:粮满地、钱包鼓,村民跳起坝坝舞。

前后两首民谣的变化,是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实现的,如今的脚盆井村,处处呈现出粮满地、钱包鼓、村民笑开颜的可喜面貌。

高粱“笑弯了腰”

脚盆井村河田坎村民小组高粱正处扬花期,微风过处,高粱穗向行人“点头微笑”,一派丰收景象。

据介绍,业主伍邦宇今年在脚盆井村流转土地500亩,种上了高粱,由于天时好,管理得法,预计亩产将达400公斤,按8元/公斤计算,将实现产值160万元,除去成本,净利润在70万元左右。

伍邦宇是贵州毕节人,曾经在荣昌等地种植高粱。脚盆井村的土地经宜机化改造后,他闻讯赶来,流转了土地,种起了高粱。在高粱种植过程中,伍邦宇请当地村民帮助下种、除草、施肥等,多时60来个人,少时也有10多人。“别看高粱长势这么好,每个环节的管理都很重要,要卡住时间节点,早了迟了都不行。”伍邦宇说,高粱生长的几个关键技术节点要卡准,定苗、封闭除草、病虫害防治都要在恰当的时间进行,错过了就会贻误高粱生长。当天上午,趁天气晴好,他请来了无人机撒播农药,预防高粱螟虫。

河田坎村民小组今年65岁的村民黎功玉第一次看到无人机为庄稼防治病虫害,她说这么一大片高粱,人工防治病虫害不仅速度慢,也没有无人机施治效果好。

玉米大豆“试比高”

高粱地远处,复生桥水库沿岸都密密匝匝地种上了玉米、大豆,一改过去速生桉、杂草树木丛生的面貌。在水口山村民小组,记者看到一片片大豆、玉米粒穗饱满,鼓胀鼓胀的。今年玉米、大豆即将丰收,村民们纷纷向村支两委干部翘起了大拇指,“比我们自己种的还好,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脚盆井村除了种植高粱,其他改造出来的土地今年都种上了玉米、大豆,约有1100亩。为了提高土地单产,该村在重庆市农科院、作物所、永川粮油站专家技术支持下,采取了复合带状种植,变传统的玉米单行种植为双行,在四行中间间种两行大豆。这样既保证了玉米种植数量不变,还增加了一茬大豆,利用作物的边行优势,通风、透气、光照充足,提高作物产量。

看到如此高产的玉米、大豆,村民尹廷建说,事实证明,种田还得靠科学技术,村里的庄稼比自己种的还要好。

该村党总支书记张仁权介绍,今年村里种植的玉米亩产预计将达800公斤以上、大豆亩产预计在250公斤左右,远远超出单一种植模式的产量,收益也随之增长。该种植模式的成功,纷纷吸引了外界关注的目光,仅6月,就先后有四川农大、国家农机总站专家前来考察,四川古蔺县、内江市等地农业部门前来学习。7月5日当天,永川区何埂镇科明村党总支组织种植大户也来到脚盆井村参观学习该种植技术。

党建引领村民“鼓腰包”

“脚盆井村的土地宜机化改造利用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也经历了很多曲折。”张仁权告诉记者。在宜机化改造之初,村民们大都持保守观望态度,认为这打破了原有土地的形状、界限,万一不成功怎么办?

为了打消村民的思想顾虑,该村党总支先后组织村民到仙龙、红炉等镇参观学习土地宜机化改造经验。村民思想症结打通了,宜机化改造让该村1600余亩土地实现了小变大、弯改直、坡改缓,小型农业机械可以直达每个地块。

土地改出来了后,该村通过专家支招,决定采取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为不误农时,该村党总支率领党员干部从今年4月11日到5月11日,打了为期1个月的攻坚战。采取党总支挂帅,各党支部分片包干的办法推进:党总支副书记赵德志负责统筹双朝门、万家石坝两个小组;脚盆井党支部书记刘运琼带领新田湾、袁家屋基两个小组;黄桷堡党支部书记唐利娟带领水口山、九重堂两个小组。经过1个月奋战,1100亩土地悉数种上了玉米、大豆。党员的能量被激活,找到了干事创业的平台,群众的劲头更足,涌现出尹廷建、唐利娟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全村30余名年富力强的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实现了粮满地。

在收益分配上,该村建立了村级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统一管理,按股分红,收益的40%用于入股村民再次分红,30%用于村级合作社壮大再生产,30%作为村集体公益活动经费。这样既保障了村集体收益,又能让全体村民腰包鼓起来,深受群众好评。今年仅务工收入就高达80万元,村集体收入大致在40万元左右。

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蔡翼遥介绍,在种植过程中,“两委”班子齐发力,给各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压担子;通过开院坝会动员群众;村里领办合作社,理清利益分配机制,规范制度运行,打消群众顾虑。党小组分片包干这一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充分调动了党员的能动性。同时,村党总支与永川区农委开展党建结对帮扶,与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党支部开展校村联动,党建结对帮扶起到了很大作用。作物专家杜成章就先后到脚盆井村10余次,指导作物生产,粮油站站长唐科明也多次帮助指导病虫害及杂草防治技术。

站在水口山观景台,望着成片丰收在望的玉米、大豆,张仁权感慨地说,还是党的政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