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永川新闻 > 正文

“小板凳”排排坐 农家院坝听党声

发布日期:2023-03-29 10:20

  大安街道地处永川东部,辖3个社区、12个行政村,人口6万多人。农忙时,农村富余劳动力回家劳作;农闲时,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进城区务工,群众分散性、流动性较大。

  近年来,为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大安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组建以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新乡贤、网格员为成员的“小板凳”宣讲团队,有效破解“文明实践群众召集难、发动难、组织难,实践活动形式单一无法满足群众差异化需求”等突出问题,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老百姓坐得住、听得懂,党的政策能理解到位。

  党建引领,打造学习宣教新高地

  谭立松是重庆锋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在去年6月,由大田木业、唯景物业等大安街道8个非公经济党支部联合开展的“学习贯彻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党课上,谭立松在锋仪机械生产车间向10多名党员宣讲了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鼓励大家通过抓党建促生产,实现企业党建效益双丰收。

  罗均露是大安街道灵英村党总支书记。在每月的主题党课上,罗均露都会给村里的党员宣讲人居环境治理、四好农村路、农民种养殖方面的政策,鼓励党员用好党的好政策,通过拼搏奋斗过上好日子。

  在大安街道各个村和社区,像这样的宣讲很常见。为有效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认知度,近年来,大安街道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积极整合各村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把农家书屋、党建活动室等作为文明实践主要阵地,利用“小板凳”宣讲团队开展理论政策、家风家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宣讲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贴近民心,把技术良方送到群众手中

  刘义侯是大安街道铜鼓村党委书记,也是“小板凳”宣讲团队的成员之一。有着10多年葡萄种植经历的刘义侯,每年都要在自家葡萄种植场向群众传授自己的致富经,教大家如何从土地里刨出金子。在大安街道,像这样的送技术到田间的镜头屡见不鲜。

  人才聚,则事业兴。一直以来,“小板凳”宣讲团队采取培训到街道、讲座到村、示范到社、指导到户的方法,培养引导更多的“田秀才”“土专家”“带头人”带领群众致富。为排除群众在种养殖中的难题,“小板凳”宣讲团队采取日常项目“定单制”、重点服务项目“派单制”和群众需求“点单制”的方式,把技术、良方送到群众手中。

  精细管理,营造移风易俗新风尚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小板凳”宣讲团队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开展乡风文明宣传教育,通过科普法治知识宣传、文艺汇演等新风尚传递方式,引导党员群众讲道德、守公德、明事理;常态化开展爱心义诊、敬老爱老、爱心维修等活动,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开展“好婆媳”“大手拉小手”等文明创建活动,每年评选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用身边的典型事教育身边人,培育“邻里守望、家庭和睦”的文明乡风。

  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小板凳”宣讲团队还通过设置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广播等形式,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力度;团队成员积极走村入户,将“丧事简办”“婚事新办”等理念宣传入脑、入心,把新风尚“种”在群众心间。目前,通过入户宣传,辖区简办家庭占比达90%。

  精准服务,让群众生活锦上添花

  在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小板凳”宣讲团队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传递向善爱心,传播文明言行,温润群众心灵。每年寒冬,组织志愿者开展“红樱桃冬日增暖”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去年疫情期间,组织青年志愿者为群众代购生活必需品等物资、维持新冠疫苗接种秩序、摸排新冠疫苗接种情况等;每逢暴雨天气,组织志愿者入户排查房屋安全隐患、农作物受损情况等;每月,坚持组织志愿者入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

  为让群众生活锦上添花,“小板凳”宣讲团队还以农村、社区为重点服务区域,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开展送歌舞、送图书、送电影、送戏剧等精准服务活动,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有效实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时代新风浸润人心。”大安街道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小板凳”宣讲团队,有力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安落地生根、遍地开花,有效破解了群众理论学习组织难、难持续、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创新成果送到千家万户,真正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和群众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提升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