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一家亲,乡村工匠兴。
三月的永川,繁花似锦,春意融融。
川渝首届“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17日在永川正式开赛。
这是川渝两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合作以来参赛选手、参赛项目最多的一次大赛。川渝两地57支队伍551名选手,将在20个比赛项目切磋技艺、亮出绝技。
这是一次新时代乡村振兴技能技术人才风采的全面展示——大赛充分突出乡村振兴的主题,7个项目放在“田间地头”农业生产第一线。
从农机维修、蔬菜嫁接、无人机植保、乡村旅游服务等田间地头的技术,到剪纸、刺绣、手工制茶等传统技艺,再到美发、育婴、烹饪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职业技能大赛的定位不同,本次大赛突出“乡村振兴”主题,为各行各业,尤其是乡村振兴的劳动者成才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职业技能培训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围绕产业发展来进行。因此,本次大赛围绕农村实用型技能,设立砌筑、电工、美发师、养老护理员、育婴员、乡村菜品烹饪师、农机修理工、无人机植保师、农业经理人等17个技能竞赛项目和3个专业技术竞赛项目。
刀砌砖垒、一气呵成,200多块砖砌成的多孔拱桥与图纸难差分毫;手指翻飞、精雕细琢,“魔法”般变出的各色菜品造型;不起眼的石料被 “点石成金”,一把剪刀修出“风景这边独好”……三大赛场,赛事各不相同,选手却同样专注,场面亦分外精彩。年龄从16岁跨越到59岁,年轻小将青春洋溢,高龄选手老当益壮。
来自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陈贵清教授是农机修理项目的裁判长。在他看来大赛是人才培养和储备的“催化剂”。“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农机修理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需要更多的技能人才加入,通过大赛选拔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非常必要。”陈贵清说。
“一技在手,增收不愁。”永川代表团选手夏荧荧,参加了乡村旅游服务项目的比拼。她相信,未来,技能人才会越来越受重视,得到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重庆市乡村振兴局人力资源开发处处长孙元忠曾在大赛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赛将有助于选拔出一批优秀的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可以带动和鼓励更多人向技能人才迈进。“参赛选手的职业技能能够得到普遍提高,是为乡村振兴相关领域储备人力资源、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技能人才的保障。”孙元忠说。
本次大赛将地点选在永川,别有深意。
重庆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勇认为,永川是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西部职教基地,也是全国首个“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中的“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实验区。近年来,永川区探索形成了中国职业教育“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模式,塑造出“永川工匠”品牌,培养了一大批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巴渝工匠、大国工匠,是举办乡村振兴技能大赛的理想之地。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重要支撑。
作为西部职教名城,永川区拥有5万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覆盖教育、工程技术、卫生专业、农业专业技术等各个行业,构筑起数量足、质量优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体系,正大力实施农村产业人才培育行动、农村管理人才建设行动、农村服务人才优化行动、精英人才外引回引行动、社会人才下乡帮扶行动“五大行动”,《实施民间乡土人才领跑带富计划,让“土专家”“田秀才”引领农村创新创业》入选全国最佳人才案例。建立“专业机构+社会资源+市场主体”的教育培训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8000余人;通过创建乡村振兴人才教育培训学校、乡村振兴人才讲习所,开设特色产业订单班、高研班,培训、评定技能型民间乡土人才1100余人……乡村振兴的实践正在永川轮番上演。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城市,永川正高位打造“中国西部职教基地”“永川工匠”品牌。这次川渝携手举办首届“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如同春天里的一次“播种”,在职业培训、专业建设等多个领域广撒合作的“种子”,必将带来一场技艺“盛宴”、引入一渠人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