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永川区宝峰镇龙凤桥村,党组织软弱涣散,交通落后,产业发展滞后,群众增收困难。2015年被确立为市级贫困村,2020年,在上级党委的帮扶和村党总支的引领下,摘掉“穷帽”。
如今的龙凤桥村,瓜果飘香、产业兴旺,村民富足,先后获得“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乡村”“重庆市宜居乡村”等荣誉。
7月8日,记者来到该村,看到了这里的可喜面貌。
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在发展中,该村积极争取资金修通了村里的主干道,通组公路实现“组组通”,随后又加大资金投入,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100米”,实现了“户户通”。交通不仅改变了村民出行,也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去,龙凤桥村因运输不畅,没有有效的农副产品销售渠道,面临严重的销售难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该村利用永川区商务委支持的20万元电商发展资金,吸收全镇75户贫困户以上级脱贫资金每户1000元入股,投入27.5万元,成立了永川区“宝峰蓝”电商中心。电商中心不仅让本村本镇的农副产品得以畅销,还帮助附近来苏、永荣等镇的老百姓卖售农副产品。去年,该电商中心帮助全镇及周边群众代销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350余万元,村集体获得纯收入10余万元,每户脱贫户获得850元的分红。
在产业发展上,该村聚力发展四大产业。巩固优势产业,龙凤桥村去年实施宜机化土地改造,新建350亩茶叶基地,全村现有茶园基地7000余亩,成为全镇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村,为做强“永川秀芽”品牌贡献了基地力量。打造特色产业,帮助华之萃农业公司做强3100亩蜂糖李,建成永川最大蜂糖李基地。华之萃不仅让荒山荒坡得到利用,村民分到了土地流转资金,还吸收农村富余劳力尤其是留守妇女在基地打工挣现钱,每年基地发放群众务工收入350万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稻田综合种养800亩,包括新增350亩稻虾生态养殖基地。提质传统产业,龙凤桥村养鸽基地规模居渝西地区之首,宝峰王鸽年出栏20万羽,产值突破200万元。
在利益分配方面,该村通过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壮大和村民收入增长,村集体每年收入近30万元,能够更好地服务村民,公益事业投入有了稳定的资金支持。
一副对联感党恩
今年58岁的古德建是龙凤桥村杨家湾村民小组的村民,全村出了名的贫困户。古德建在村党总支帮助下,养起了山羊,学习种植技术,承包了果园,通过努力每年有了近3万元的收入,原来家徒四壁,如今增添了冰箱、电视、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其女儿古思颖的学习也走上了正轨,顺利读完大学。古思颖心怀感恩,已经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决定放弃大城市的发展机会,毅然回到昔日贫穷的乡村,做一名扎根基层、奉献农村的新时代青年。
今年春节,古德建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上:“种果养羊送技术,读书就业开新路”,横批是:“不忘党恩”。
“石摩托”转行做茶叶
在龙凤桥村干家湾村民小组,到处是漫山遍野的茶树,一到采茶季节,采茶的大妈大婶扎堆,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而这片茶园的主人就是当地有名的“石摩托”——石云胜。
早些年,石云胜在宝峰镇修摩托、卖摩托,久了,人们就给他取了个绰号“石摩托”。随着小车的普及,摩托生意越来越难做,石云胜见镇里茶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决定转行做茶叶。
2011年,石云胜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承包540亩荒山荒坡种上了茶树。石云胜原本是种茶的“门外汉”,在村支两委帮助下,他找到五峰茗茶叶合作社党支部,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石云胜种茶经历过“一波三折”,每一次都在村党总支帮助下走出困境,最终注册了“心静”茶叶品牌,成为“永川秀芽”的一个品牌。
为了打开村里茶叶种植业主的视野,村党总支多次组织像石云胜这样的茶叶种植大户到四川名山等地开阔眼界。石云胜意识到,只是种植收购鲜茶,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附加值低,而制作成茶,创建茶叶品牌,附加值将更高。在村党总支的帮助下,他建起了茶厂,还得到了茶叶加工机械补贴。这些,让石云胜感受到了村党总支在助农、扶农、惠农上的温度,也激发了他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情。
村党总支还积极为石云胜的茶叶打开市场销路,通过“宝峰蓝”电商中心,不断地将他的茶叶推向市场。为了让石云胜的“心静”茶叶品牌走得更远,石云胜不仅让干家湾的荒山荒坡披上了绿装,还带动当地百姓共同致富。在刚刚结束的重庆市第六届斗茶大赛上,石云胜的“心静”牌永川秀芽获得银奖。
龙凤桥村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和“两委”班子建设,以“党建链”带动“产业链”,以“产业链”带动“致富链”,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强村富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