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化自信 助力乡村振兴
——探寻永川区板桥镇十年端午活动的内核价值
渝西都市报记者 肖必胜/文 陈仕川/图
今年6月3日,重庆市“粽情粽意庆端午家国情怀永相传——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在永川区板桥镇举行。活动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重庆日报等中央及市级主流媒体关注,进行了大型的现场直播报道,把板桥端午活动推向全国,提升了板桥的美誉度。
自2012年起,板桥镇每年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端午活动提升了该镇的文化自信和群众的精气神,推动乡风更文明,产业更兴旺,治理更顺畅。
厚重的历史文化
在重庆西三环高速三教道口下道,沿永川国家高新区三教产业园通往板桥的产业大道前行大约4公里,“诗话古镇·好人板桥——欢迎您”巨幅宣传牌直入眼帘,道路两旁的天竺桂郁郁葱葱,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椒香……
板桥镇地处永川北部,因境内桥多,又多为木板桥而得名。
据了解,板桥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风雨廊檐老街已走过300多年历程,与大足的铁山老街、涪陵的大顺老街并称为“川东廊檐老街三绝”。板桥境内有价值的文物多达10余处,比如板桥老街、劝学所、禹王庙、古桥、宋代崖墓、本尊禅寺等。板桥泥鳅灯民俗活动沿袭至今。在板桥,每逢新春之际,人们都会将泥鳅灯高挂在自家大门上方,上书“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文字,每逢正月初一、十五还保留着泥鳅灯队伍游街表演的民俗传统。2013年,板桥镇创作编排的大型音乐泥鳅灯舞蹈《人勤春来早》在重庆市第六届乡村文艺汇演中获舞蹈类比赛二等奖。
板桥红色历史可追溯到1925年,学生党员、团员返乡在板桥传播先进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板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板桥涌现出了黄一德、刘其鸣、谢百龄等一批革命志士,先后发起成立了板桥新民党小组、板桥区委、板桥特区委等地下党组织,成为永川开展地下党组织活动最早的镇街之一。在党组织领导下,板桥还成立了三教“效国社”、新民“中心茶社”、翻身会、农会等群众组织,艺文社、励青体育社等外围组织,凝聚起解放板桥的重要力量。
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红色文化,涵养了板桥人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板桥好人文化。近年来,板桥镇涌现出余明芳、李世学等“中国好人”,蔡信菊、蒋远洪、蒋明川等数十名“重庆好人”“感动永川人物”“板桥好人”。
2012年,板桥镇结合自身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好人文化,组织开展了“扬家国情怀,做板桥好人”的端午主题活动,自此每年举办。近年来,板桥镇着力打造300年清代老街,争取上级资金4000余万元,恢复了风雨廊檐的容颜,建起了“三馆一院”(历史文化馆、民风民俗馆、红色记忆馆、艺文书院),提升了板桥的文化格局和竞争力,成为板桥发展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美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老陈,今年的花椒结得好,该你‘吃皮’哟。”
“今年花椒产量高,政府帮我们建了(花椒)烤房,不急,烤干了,效益更可观。你今年的小菜效益好噻?”
“我今年的小菜管理得可以,在政府帮助下,开通了双福农贸市场的销售渠道,销售更顺畅了。”
日前,记者到板桥古镇采访。刚一下车,记者便听到通明村的花椒种植户老陈和蔬菜种植大户李三在摆龙门阵,谈的都是如何增收致富的话题。
板桥端午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激发了板桥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还通过节会搭台,带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美丽的产业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近年来,板桥镇通过世行贷款、上级“以奖代补”、“一事一议”、个人捐赠等多种方式筹资3亿元,建成15条双车道水泥路、沥青路近46公里“主动脉”和174公里通组公路“微循环”,惠及10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路、致富路、连心路。2021年,板桥全镇公路通车里程达240公里,形成“一环八射、通村畅组到户、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路网,成为“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镇”。
路网的发达,为产业的兴旺提供了条件。近年来,该镇坚定不移地推进宜机化改造,将大量的低效林、残次林、巴掌地、撂荒地改造成良田熟土,种上了花椒。至2021年末,全镇花椒种植面积达16000余亩。同时,花椒地春天间种大豆,冬天间种榨菜,实现了“荒山荒坡”变成“金山银山”的目标,助农人平增收1000余元。
以花椒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兴旺,带来了第二产业的“蝶变”。板桥镇建成食品工业园,引进食品加工企业22家,永川豆豉非遗产业园落户板桥,食品工业园成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国家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目前,板桥食品工业园纳入永川国家高新区三教产业园统一管理、统一运营,重点发展永川豆豉、花椒油调味品、休闲食品、火锅底料等产业,实现了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
同时,板桥建成三红柚、沃柑、凤凰李、杨梅等特色水果园5个共4000余亩,实现了月月有花、季季有果,板桥镇被纳入永川四季游精品线路重要节点。板桥老街修缮保护重展新姿,“三馆一院”带来了较旺人气,旅游业发展迅猛,每年前来参观古镇、体验采摘的游客有2万余人。板桥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成为3.6万板桥人增收致富的“稳定器”“压舱石”。
顺畅的基层治理
通明村是板桥镇花椒产业发展最早的村。“花椒种植让老百姓富起来了,扯皮的少了,干事创业的多了,群众的观念转变了,基层治理更顺畅了。”6月16日,通明村党总支书记刘中海告诉记者。
以前,板桥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产业滞后,群众多有怨言。近年来,板桥镇通过“小板凳”宣讲团(队),将党的政策、文明新风、好人文化带入千家万户,全镇上下凝聚起了心齐气顺谋发展、话振兴的强大力量。近两年,又涌现出了勇救落水女生的大学生、不顾一切救落水老人的机关干部……好人文化在板桥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淳朴的民风成为板桥向上向善的动能。通过全镇干群接续不断的奋斗,全镇呈现出乡风更文明、产业更兴旺、环境更宜居、生活更富余的良好局面。
据板桥镇信访办主任叶廷永介绍,近几年板桥信访案件大幅下降,今年前5个月,该镇重大信访案件为零,一般案件下降比例超过90%,板桥社会稳定、发展提速。
重庆文理学院教授夏明宇长期致力于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研究。他说,板桥镇呈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风淳朴的良好局面,与该镇坚持推进“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息息相关,活动有效起到了以文化人、提升群众精气神的作用,促进了各项事业进步,乡村振兴结出硕果顺理成章。
①水果基地郁郁葱葱
②板桥古镇古色古香
③小学生到板桥红色记忆馆接受红色教育
④食品工业园里工人在忙碌生产